秘魯象徵物歷史簡介
秘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採用現國旗之前,就已經擁有多個具代表性的象徵物和顏色。這些象徵物反映了幾個世紀以來塑造這個南美國家的文化、政治和社會影響。本文將探討秘魯國家象徵演變的各個階段。
殖民前的早期象徵
在16世紀西班牙人到來之前,秘魯領土由印加文明統治。印加人使用各種象徵物來象徵他們的帝國,稱為「塔萬廷蘇尤」(Tawantinsuyu)。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無疑是「維法拉」(wiphala)。這個由49塊色彩鮮豔的瓷磚組成的多彩方塊,至今仍被安地斯山脈地區的原住民用作文化和身份的象徵。
wiphala 的色彩多樣性通常被解讀為印加帝國四個地區(欽查蘇尤、安蒂蘇尤、昆蒂蘇尤和庫拉蘇尤)之間和諧與平衡的象徵。每種顏色都有特定的意義:紅色象徵土地和人民,橙色代表社會和文化,黃色象徵能量和力量,綠色象徵經濟和自然資源,藍色象徵著政治和哲學,紫色代表著社區和組織。
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顏色和符號
隨著西班牙的征服,秘魯被併入西班牙帝國。印加符號逐漸被西班牙君主制的符號所取代。例如,查理五世的盾徽就成為了殖民當局的象徵。當時,西班牙的紅色和金色主導了該地區的旗幟和旗幟。
向殖民時期象徵的過渡並非一蹴而就,也並非一蹴可幾。許多反抗殖民當局的起義和抵抗運動繼續使用印加符號作為號召力。口頭傳統和紡織品在保存前殖民時期的象徵方面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獨立時代與第一批旗幟
19世紀初,南美洲的獨立運動勢頭強勁。在何塞·德·聖馬丁和西蒙·玻利瓦爾等領導人的影響下,秘魯開始發展自己的國家象徵。 1820年,聖馬丁為新成立的秘魯國家提出了一面臨時國旗的方案。這面由紅、白、紅三條豎條紋組成的國旗被認為是現國旗的前身。
聖馬丁受其在智利和阿根廷的經歷影響,選擇了象徵爭取自由和獨立鬥爭的顏色。首次設計國家象徵的會議是在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氛圍中進行的,旨在確立一種有別於前殖民國家的認同。
獨立後的發展
1821年正式獨立後,秘魯繼續修改其國家象徵。 1822年,新國旗被採用,其紅白兩色呈對角線排列。儘管這項設計在1825年很快就被現國旗取代,但它體現了人們對強大而統一的國家認同的持續追求。
在最終國旗的選擇過程中,當時的秘魯領導人和知識分子進行了大量的辯論。目標是打造一個能受到各派尊重、激發公民愛國情操的象徵。 1825年,秘魯國會正式採用了現行國旗,並沿用至今。
國徽的演變
除了國旗之外,國徽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秘魯現行國徽由一個分為三部分的盾形圖案組成,每部分代表國家的一個重要面向:小羊駝代表動物,金雞納樹代表植物,而豐饒角則象徵著礦產資源。這些符號反映了這個國家的多樣性和資源。
秘魯國家符號常見問題
最具代表性的印加符號有哪些?
色彩鮮豔的wiphala和儀式用刀tumi是印加帝國最具象徵意義的象徵。 tumi用於宗教儀式,並經常與前哥倫布時期神話中的傳奇人物奈蘭普聯繫在一起。
為什麼選擇紅色和白色作為秘魯國旗的顏色?
紅色和白色分別象徵為獨立和和平而流淌的血。這個選擇歸功於何塞·德·聖馬丁在設計第一面國旗時所做的選擇。紅色也可以解讀為秘魯人在爭取民族自決的鬥爭中所展現的熱情和勇氣。
秘魯是如何選擇現在的國旗的?
1825年採用的現行國旗,是尋求國家團結的成果。它旨在反映這個新獨立國家的價值觀和認同。創作過程涉及與政治領袖和有影響力的文化人物的磋商,力求打造一個能夠團結秘魯多元化人口的標誌。
現在還要用wiphala嗎?
是的,wiphala仍在安地斯地區被廣泛使用,作為原住民族文化認同的象徵。人們經常在傳統節日和政治示威活動中穿著它,象徵著原住民社區在逆境中的堅韌和自豪。
紡織品在秘魯的象徵性歷史中具有怎樣的重要性?
紡織品在秘魯文化中一直扮演著核心角色,不僅具有實用功能,也是一種藝術和象徵性表達的手段。傳統服飾中編織的圖案可以講述故事、代表歷史事件,或像徵印加和後印加社會的重要概念。
結論
秘魯國家象徵的歷史豐富多樣,反映了塑造這個國家的多重影響。從印加象徵到殖民時代的象徵,包括獨立旗幟,每個里程碑都標誌著秘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如今,秘魯的紅白國旗象徵著一個自豪於過去、放眼未來的民族。
保護和推廣這些象徵,對於維繫國家與歷史文化根源的聯繫至關重要。隨著秘魯的不斷發展變化,其國家象徵仍然提醒著人們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和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